汽車轉彎靠司機轉動方向盤,自行車轉彎由騎車人扳動龍頭。那么,幾千噸重、幾百米長的列車轉“彎”,從一條鐵路線轉到另一條鐵路線,是由誰來操縱的呢?
說來你也許不信,神氣的列車司機對列車走哪個股道是一點決定權也沒有的,全由線路上鋪設的道岔來擺布。至于道岔開通哪個股道,那又屬于車站行車管理人員的職權了。
鐵路上管道岔叫保證機車車輛安全轉線的設備,種類很多,數量更是多得難以計數。其中常見和數量多的是一種單開通岔,它能使直行股道與岔道上運行的列車互相轉線,即使列車從直道轉入岔道,或從岔道拐入直道。
除了單開道岔之外,還有雙開、三開道岔。前者將直道與兩個對稱岔道相連接,后者則可由直道直行或分行到兩個不同的岔道上。雙開與三開道岔較多地使用于編組場咽喉區,如杭州晝山門編組站駝峰下面的頭一組分路道岔就是一個三開道岔。普通單開道岔以其所處的轍叉心角度的不同大小,可以分為6號、9號、12號和18號等幾種。號數越大,轍叉角度則越小,列車通過道岔的速度就可以提得越高。
如我國鐵路規定,列車側向通過道岔(也就是列車經過道岔轉線,從直道進岔道或從岔道進直通)的速度是:9號道岔30公里/時,12號道岔45公里/時,18號道岔80公里/小時。
由于我國鐵路主要干線的行車速度可達160公里/時,所以,即使在側向通過18號道岔時也要減速。這也就是我們乘坐旅客列車經過車站時。如果走的是側線,列車速度要明顯降下來的原因。對12號道岔來說,即使走直道也不能高于100公里/時。就是這樣,你還會感到車箱強烈的左右晃動,還有震動的感覺。這是因為一般的道岔在轍叉心部位都有一小段鋼軌斷開的孔隙,要靠兩鍘的護輪軌強制列車“走準道”——這段孔隙在鐵路上稱為有害空間。同時,道岔中間還有兩段小半徑曲線呈“S”形連接,難怪列車要左右晃動了。
為了提高列車在經過道岔時的車速,降低旅客的不舒適感和防止貨物移位,可以采用大號數道岔。比如,我國鐵路規定正線道岔一般用18號,國外高速鐵道上采用14、16、18、20、22、33、34號道岔。如果單是為了安全,也可限制列車過道岔的速度。
近幾年,鐵路上推廣使用可動心道岔,根除了有害空間的弊端,列車通過鐵路道岔時就平穩安全多了。如果能加大道岔曲線半徑,還可以適當提高行車速度。